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财经新闻

基金交易佣金新政落地;PPP存量在建项目融资难;险企迎利差损风险“大考”丨大资管一周情报
作者:cdyhjy    发布于:2024/04/22   来源:
摘要:

一、监管和政策

1、央行:坚决对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人民日报发文表示,近年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8%,同比下降0.29个百分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4.1%,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汇率上,要坚持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市场决定,同时坚决对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强化,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基本稳定。

2、三部门:银行保险机构要加大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支持力度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 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其中提到,着力支持工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银行保险机构要加大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支持力度,强化对智能装备、数字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新业态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支持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支持工业领域碳减排、绿色化改造、资源节约高效循环利用和绿色能源体系建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政策,加大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中长期资金支持。有序退出制造业“僵尸企业”,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保险公司要发展科技保险、新能源保险、气候保险等业务,发展和推广网络安全保险,提升保险保障水平。

3、强化法治建设提升违法成本,资本市场生态将持续净化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九条”),其中提出,推动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大幅提升违法违规成本。 中国证监会公布了2024年立法工作总体部署,立法重心聚焦加强资本市场重点领域监管,维护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切实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受访人士认为,这一系列政策部署,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明显加大,通过强化相关参与主体经营红线意识,畅通投资者权益保护渠道,有望进一步净化资本市场生态环境,为投资者打造一个更加安全、公平的投资环境,彰显法治精神与市场秩序。

4、基金交易佣金新政落地

2024年4月19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下称“规定”),并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由此,一场涉及公募基金、券商研究所、财富管理、相关金融服务等多领域的重要变革拉开序幕。对比征求意见稿,新规的整体变化不大,但措辞更为严谨,且提出了多项重要细节。一方面,进一步收紧监管口径,尽可能减少费用转嫁到基民身上的可能。另一方面,新规进一步明晰了责任主体,强化了基金公司、券商、托管方、基金高管等各方的责任与义务。

5、支付机构积极行动,商业领域支付服务持续优化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商业领域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率先打造一批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重点商圈,力争基本实现重点商户境外银行卡受理全覆盖。4月18日,包括银联商务、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在内多家支付机构回应记者正积极落实部署工作。综合来看,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等管理部门对优化支付服务,提升老年人和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性工作高度重视,并从多个层面进行了决策部署,而机构也已在多领域开展行动。

6、上海市委金融办:支持浦东等八个区域打造股权投资集聚区

上海市委金融办近日发布通知称,支持浦东新区、黄浦区、静安区、徐汇区、虹口区、杨浦区、闵行区、临港新片区等八个区域打造股权投资集聚区,并同步公示了各股权投资集聚区“一口服务”部门清单、区级政府引导基金清单以及相关扶持政策,便于股权投资相关市场主体开展对接,营造支持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良好生态。下一步,上海市委金融办将会同相关部门,支持股权投资集聚区加强综合服务,制定出台投早投小投科技奖励、扩大区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支持CVC和S基金落地运营、投资退出阶梯绩效奖补等的政策举措,市区协同持续细化、优化“募、投、管、退”全流程、各环节服务,吸引更多投资机构落户上海、长期发展,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发展。

二、行业和机构

人事变动:

-4月19日,获悉,原招商银行总行财会部总经理张东将出任博时基金总经理。据记者了解,相关考察已进行完毕,或在走流程中。

-4月18日,香港交易所今天宣布任命成立怡为集团首席合规总监。成立怡将于2024年5月1日加入香港交易所,接替于5月离任另谋发展的Adam Singer。她将负责集团于香港、中国内地及其他地方的合规事务,进一步加强集团的合规工作。

-4月17日,西部证券公告,范江峰因工作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4月15日,建设银行公告,董事会同意聘任李建江担任本行副行长。李建江担任本行副行长经董事会审议批准后,需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其任职资格后履职。

-4月15日,江苏银行公告,董事会同意聘任袁军先生为本行行长。

股价连续两日涨停源自“一年两次分红”预期?中信银行回应:会保持稳定分红比例。4月18日,继昨日涨停后,中信银行股价今日盘中再次涨停。截止收盘,中信银行涨9.08%,报收7.93元每股,全天成交额26.82亿元,较昨日进一步放大。针对股价异动原因,市场有部分投资者认为或源自于对分红的预期,“如果要搞一年两次分红的话,银行总是要当先锋的”。财联社记者就此向中信银行进行求证,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中信银行经营稳健,无应披露而未披露信息,我行将会保持稳定分红比例,回报广大投资者。最新年报显示,中信银行2023 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息 3.56 元人民币(含税)。(财联社)

多家银行理财下调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同时降低手续费留客。4月17日,近日,多家银行理财子对旗下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了下调。3月开始,由于理财的报价下降的幅度追不上底层资产收益下行的速度,导致理财报价和底层资产的价差逐步收窄,甚至出现倒挂。进入4月中旬,苦苦支撑的银行理财终于采取了行动。包括华夏理财、光大理财、平安理财在内的多家理财公司纷纷发布公告,下调旗下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值此次部分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下调还伴随着相关费率的优惠,例如华夏理财发布公告,将旗下产品的“华夏理财龙盈固定收益类尊享1号三个月定开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至2.95%,同时宣布对产品开展费率优惠,将产品的固定管理费率和销售手续费率都下调至0.15%/年。 (界面新闻)

已有银行对"手工补息"相关情况开展调查,多数银行或对大额存单设置限额或下调存款利率。4月17日,4月上旬,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向商业银行下发了《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 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目前,离《倡议》要求完成整改的“DDL”(最后期限)已不足半月,记者采访了多家银行工作人员获悉,已有银行对相关情况开展调查。同时,多数商业银行或对大额存单设置限额,或下调存款利率,纷纷对负债成本进行调控。 (证券时报)

PPP存量在建项目融资难,多个存量在建PPP项目被停贷。4月16日,存量在建PPP项目遇到银行拒绝贷款的情形正困扰着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一位地方国企负责人王先生表示,他所在的企业有两个PPP项目在完成招标签署合同后,遇到银行突然停贷的情形。他告诉记者,企业的一个列入省级重点的PPP项目在2022年底完成招投标签署了合同,但由于不久之后PPP被叫停,此后PPP新机制出台,国有大银行对存量PPP项目处于观望状态,不愿贷款。这个项目按合同原计划2025年竣工,但由于资金问题目前进展十分缓慢。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薛起堂告诉记者,他遇到了好几个存量在建PPP项目无法拿到国有大型银行贷款。有的项目是第一期贷款完了,银行不按计划发放第二期贷款。 (第一财经)

多家中小银行新发大额存单,利率最高3%。4月16日,“周年庆大额存单,火爆来袭!20万元起存,3年期利率3%,全渠道发行。”日前,汶上农商银行推出周年庆专属大额存单。记者注意到,山东、山西、福建、安徽等地多家中小银行正积极发售大额存单以获客吸储。与此同时,大型银行正在收紧大额存单额度,主动降低存款利率,以压降负债成本。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客户群体相对下沉,中小银行特别是农商银行,息差下滑压力尚未完全显现。 (中证报)

银行理财规模近两周增长1.79万亿元,专家称年内有望冲击30万亿元关口。4月16日,4月份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出现增长,一改3月份的收缩之势。普益标准最新披露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4月份以来银行理财规模累计增加1.79万亿元。在受访人士看来,4月份以来,银行理财规模快速回升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跨季结束后往往会出现季节性的理财规模修复;二是资本市场的波动、市场利率的变动导致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需求增加。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预计4月份理财规模将重新回到高点,今年上半年理财规模预计增长至28万亿元以上,下半年在理财子公司的冲量发力之下,预计理财整体规模有望冲击30万亿元关口。 (证券日报)

银行理财遭遇“资产荒”,业绩比较基准持续走低。4月15日,开年以来,理财市场产品规模尽管出现小幅增长,但业绩比较基准却呈现持续下调趋势。3月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的固收类、混合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均值纷纷跌破3%;拉长时间看,自2023年以来,新发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和上限均值,都整体呈下降趋势。受访机构和业内人士表示,底层资产收益预期下降,是造成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持续走低的主因,同时也反映了当前理财市场高票息资产欠缺的困境。预计未来这种“资产荒”的局面或将延续,持续时间则受经济恢复情况、政策调整和供需变化等因素影响。 (中国基金报)

公募“周期派”基金经理业绩表现强劲 ,17只相关产品年内收益率均超10%。4月19日,近期,黄金、有色、周期成为市场广泛关注的投资热词。在此背景下,超配周期股的基金产品也凭借优秀的表现受到市场关注。数据统计,截至4月17日,今年以来全市场至少有17只周期类基金产品的复权净值增长率超过10%。管理上述基金的多位基金经理均有深厚的周期行业背景。从投资者角度看,通常A股市场周期类板块呈现估值偏低、较高ROE、分红比率偏高等特点,且周期性行业和宏观经济相关性较强,具体包括石油石化、基础化工、电力及公用事业、煤炭、有色、钢铁、建筑建材、房地产、交通运输等基础大宗原材料和建筑材料行业。 (证券日报)

中短债基金一季度强势“吸金”。4月17日,日前,多家基金公司发布旗下债券基金2024年一季报。从披露的数据来看,多只中短债基金一季度强势“吸金”,规模增幅超过70%。为了保持基金平稳运作,许多基金公司对中短债基金开启了限购。数据显示,截至4月16日,4月以来共计30余只中短债基金开启限购模式。业内人士认为,中短债基金具有组合久期较短、回撤及波动表现较优的特点,在权益市场持续震荡的背景下,凸显出较高的配置价值。 (上海证券报)

首批基金一季报披露,基金经理高仓位调结构。4月15日,日前,首批基金2024年一季报出炉,国投瑞银基金、东吴基金、南华基金等公司率先亮相。一季报显示,在一季度的震荡行情中,基金经理“高举高打”,以高仓位运行,但对持仓结构略有调整。展望后市,基金经理们相对乐观。 (上海证券报)

券商高质量发展 业务结构须由“重”转“轻”。4月17日,重资本业务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充足的资本金,为此,券商持续通过再融资向重资本业务“输血”,但频繁的再融资不仅压制了券商净资产收益率及估值水平,也使券商风险管理压力日益增加。笔者认为,重、轻资产业务发展不均衡,投行、财富管理、资管等轻资本业务专业能力的提升并不显著,是导致目前国内券商,尤其是上市券商“大而不强”的原因之一。如何将业务重心由重资本业务向轻资本业务倾斜,是券商需要思考的问题;推动各项业务均衡发展,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券商需要及时响应政策号召、制定匹配的战略目标、探索管理机制创新、加速科技赋能,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管理等主责主业。同时,压降风险资产规模,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证券日报)

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理念,上市券商“注销式”回购渐多。4月17日,今年以来,券商板块上市公司频频宣布回购股份。近日发布的新“国九条”明确“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依法注销”。证监会此前也多次提出,推动优质上市公司积极开展股份回购,引导更多公司回购注销。“券商回购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提振投资者信心、响应政策号召等方面。”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分析称,回购股份可以传达券商管理层对于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从而增强投资者对我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同时,相关政策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股份来回报投资者,券商回购股份的行为是积极响应政策要求的直接体现。 (证券日报)

外资控股券商法巴证券获批设立,注册地为上海。4月15日,证监会官网显示,核准设立法巴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法巴证券注册地为上海市,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1亿元,业务范围为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资产管理。法巴证券由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 SA)独资控股,出资额11亿元。证监会表示,法巴证券应当在6个月内完成法巴证券的工商设立登记工作。记者注意到,2022年4月1日法巴证券申请设立获证监会反馈。2023年7月29日,第九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提出,鉴于资本市场和财富管理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双方欢迎一家符合条件的法国银行在中国成立全资证券公司。(财联社)

险企迎利差损风险“大考”,求变经营思路穿越周期。4月18日,从寿险、分红险、万能险利率水平相继调降,到银行渠道、保险经纪渠道相继执行“报行合一”,2023年保险业的监管政策调整直接指向行业的核心——保险产品定价及销售。而这些调整远未结束,未来保险产品定价利率水平还可能继续下调。在此背景下,各家险企已采取多种措施响应监管要求,积极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带来的挑战。不过,对于目前行业面临的低利率共性挑战,险企管理层认为还须调整经营思路,提高精准定价能力,才能真正穿越低利率时期。 (上海证券报)

3月份超八成标品信托产品收益为正,权益类产品平均收益率达1.36%。4月19日,日前,用益信托发布了标品信托产品3月份市场报告。报告显示,3月份,共有50家信托公司合计15374只存量标品信托产品纳入统计,标品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0.77%,获得正收益的产品数量占比83.51%。另外,根据用益信托此前不完全统计,3月份成立的标品信托产品数量为1134款,规模为271.65亿元,环比增长59.64%。对于3月份标品信托产品的市场表现,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表示,3月份资金面边际好转,股债市场的良好走势一定程度上带动标品类业务向好。 (证券日报)

三、市场和数据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299元 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3%。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29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8.3%。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943元,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050元,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

国家统计局:2024年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2024年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0042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比1—2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9.9%,增速加快0.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5%,增速加快0.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14%。2024年1—3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1597亿元,同比增长0.5%。

股票市场:上周市场有所承压、主要指数震荡回落,创业板指(-4.21%)领跌,沪深300、中证500、科创50指数分别下跌2.58%、1.81%和2.42%。风格方面,在低估值和资源品带动下,稳定(0.06%)和周期(-0.29%)风格指数基本持平;金融(-3.38%)、成长(-3.84%)和消费(-3.98%)风格指数跌幅均超过3个点。行业方面,资源品表现强势,电力及公用事业(1.99%)、有色金属(1.87%)、煤炭(1.79%)三个行业上涨;其余行业悉数下跌,房地产(-7.27%)、农林牧渔(-6.12)、非银行金融(-5.71%)、食品饮料(-5.61%)、国防军工(-4.88%)跌幅居前。(苏银理财)

债券市场: 上周国内债市走强,10Y美债收益率上行、报收4.62%。 具体来看:(1)资金:上周资金面均衡偏松,1年期AAA同业存单震荡下行、报收2.04%,机构杠杆环比下降。 (2)债市:信贷偏弱+特别国债供给压力后置+央行表态维持宽松,10Y国债收益率报收2.25%、再创阶段性新低。(申万宏源)

来源:21经济网